【宇熙导读】本文就为什么Type-C接口逐步发展成为手机乃至便携式电子设备连接器的主流选择,进行分析和探讨。
随着越来越多新型设备对于轻量化小型化的追求,传统USB接口的“庞大”尺寸已经很难满足设备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需求。 同时,传统USB接口中需要反复拔插、寻找“正确”方向的问题已经被消费者广为诟病,用户迫切需要一种类似Lighting接口般正反面均可插入的接口,特别是在手机等需要频繁大量连接数据线的设备中,每天一到两次插错接口的体验绝不友好。
基于这些问题,USB标准的制订者们推出Type-C物理接口规范,在规范中引入了几大特性: 纤薄。与生活中常见的传统Type-A接口不同,新型的Type-C接口在尺寸上进行了极大的瘦身,仅为 8.3*2.5 mm,更适合在日益小型化的计算设备中使用。
无方向性。与苹果Lightning接口类似,Type-C接口没有方向性上的要求,即正反面插入都可以完成配对,这极大提高了USB接口的易用性。但是,除了便利性,USB Type-C接口还有另外一层象征意义。
USB标准的提出,是基于一个基本理念——规范计算机与其他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。从USB 1.0时代开始,人们就为计算机设计了今天USB 3.1标准所采用的Type-A接口样式(当然那个时候还不是这个称谓),并且这种接口样式经历了USB 1.1、USB 2.0乃至USB 3.0三代标准的更新,依然顽强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,并且一度统治了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计算机的USB接口类型。
而那些与计算机连接的其他外部设备,不仅在发展过程中销声匿迹或应运而生,也产生了不少复杂的接口。在这种情况下,Type-C接口诞生了;这个接口不仅仅可以连接手机、平板等设备,它还可以直接连上计算机——换句话说,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在接口层面显得更加平等,计算机不再是绝对中心,手机和平板之间也可以通过Type-C连接。
换句话说,实际上Type-C更好地印证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;在这个时代里,有越来越多的设备——计算机、手机、平板、电视、电子书阅读器乃至汽车等——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联网,从而将先前由Type-A接口所象征的计算机的中心地位也被弱化。在USB 3.1标准推出几个月之后,Type-C很快被业界认可并采用。
其中在2015年上半年,有多个科技行业的巨头级企业推出了不同类别的Type-C设备,比如说诺基亚发布在2015年1月发布的N1平板,苹果在2015年3月推出的12英寸Macbook(这一产品线目前已经消失),还有Google在2015年3月发布的Chromebook Pixel 2015。
不过,在智能手机领域,率先支持Type-C接口是2015年4月上市的乐视超级手机。此后,除了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等设备,不少厂商也伴随Type-C接口的热潮而推出了一系列其他设备,比如说台式机主板、USB PD充电器、U 盘、移动硬盘、移动电源、车充、连接线、耳机、运动相机等多种设备。
相对来说,在诸多电子设备中,智能手机这个产品种类对Type-C接口的拥抱更为快速,从 2015 年下半年起,几乎所有的Android厂商都会在自家的高端智能手机中采用Type-C接口。不过也要注意到,在后续的产品策略中,一些 Android厂商往往会将Type-C接口作为区分高低端智能手机产品的一个重要产品属性——往往在入门机或者低端机上采用更为老式的 Micro-B 接口。
另外,苹果对Type-C接口的拥抱也比较引入注目。除了率先在12 英寸MacBook笔记本中搭载Type-C,后来苹果在 2016年推出了新一代的MacBook Pro,并且将机身接口全部替换为Type-C;2018年,苹果又在新一代的MacBook Air 引入Type-C——自此,MacBook全面用上Type-C接口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